本文目录导读:

  1. 呆账的影响
  2. 不上征信的借款方式
  3. 对征信要求不高的网贷平台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征信记录是评估一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人的征信报告上可能会出现“呆账”这样的不良记录,呆账,通常指的是借款人长期未履行还款义务,导致贷款或信用卡欠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一旦征信报告上出现呆账记录,将会对个人的信用状况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个人在金融市场上的借贷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是否还有可能借到钱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呆账的影响

呆账是指已过偿付期限,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呆账在征信报告中是一种严重的负面信息,会对借款人的信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征信上有呆账记录,借款人会被认为信用极差、风险极高,申请任何上征信的金融信贷产品都会很难通过,这意味着,在呆账没有解决之前,借款人想要从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不上征信的借款方式

虽然征信上有呆账记录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借到钱,以下是一些不上征信的借款方式:

1、亲友借款:找经济比较充裕的亲友借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带上一些礼物或者是买些水果等上门,在和其聊天时假装不经意透露自己近期手头紧,比如像要装修没钱,或者是没钱回家过年等,借机哭穷,有些亲友同情心泛滥,加上借钱理由无法让人拒绝,可能会慷慨解囊,记得要以书面形式写一份借条,内容包括借钱时间、借钱金额、利息(如有)、还款时间、双方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最后要签字按手印。

2、借名贷款:如果子女、配偶、父母或者是亲朋好友满足贷款基本条件,可以让他们贷款把资金转给自己急用,再由自己进行还款,这相当于对方是实际借款人,不过,最好要让对方打印一份征信报告,确认对方不是征信白户、征信花户、征信黑户才行,毕竟如果对方信用也不好,申请贷款同样也可能会被拒。

3、信用卡取现:如果信用卡状态正常,则可以把一半的额度通过ATM机提取现金,或者是进行转账,注意,信用卡取现一般不需要查询征信,但是取现当天起要按0.05%的费率计算利息,并且可能会产生1%左右的取现手续费,全额计入最低还款额,压力比较大,只适合短期周转。

征信有呆账,哪里可以借到钱?

4、民间借贷:有些私人、民间贷款机构能提供借钱服务,并且不会查征信,如果通过这些渠道借钱,事先可以通过网上查下口碑、信用度,选择诚信度高的,借款时要仔细查看贷款合同条款,利率超过4倍同期LPR的不要去借。

三、对征信要求不高的网贷平台

除了上述不上征信的借款方式外,还有一些对征信要求不高的网贷平台可能愿意为征信有呆账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这些平台通常会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门槛比较低,对征信、负债、逾期的要求没有银行那么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平台介绍:

1、豆豆钱:最高可借20万元;无需抵押,纯线上操作;智能匹配资金方,最快5分钟到账;只需身份证和银行卡即可申请。

2、白猫贷:提供高达20万元的借款额度;仅凭身份证即可申请;在线申请,通过“刷脸”获得额度;实时审批,最快2小时内放款。

3、花鸭借钱:额度高达20万元;持有身份证即可申请;简单3步操作,最快5分钟放款。

4、万达普惠:在线申请,无需抵押,身份证即可借款;急速借款,最快3分钟到账;日利率低至0.05%。

5、随身贷: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最低借款额度1000元起,最长使用期限24个月;全程系统自动审核,审核通过后最快当天放款。

6、洋钱罐:瓴岳科技旗下平台,主要看大数据,征信少量逾期但大数据良好、有工作单位及收入的借款人可以借钱急用,平台授信额度1万-20万,最快1分钟查额、5分钟到账。

征信有呆账,哪里可以借到钱?

7、分期乐:乐信旗下助贷平台,会根据借款人条件智能匹配资方终审打款,平台合作资方100+,有些能接受征信逾期记录,平台借款额度1000元-20万,最快1分钟放款。

8、好分期:微财数科旗下助贷平台,本身对征信无要求,只要求22-55岁有稳定职业收入,平台采用全机审,最快15秒审批、5分钟到账,适合借钱急用,额度500元-20万。

9、还呗:中禾信旗下平台,年满18岁、有稳定收入及还款能力的非学生群体都可以借钱急用,平台更看重当前的还款能力,过去征信黑了也有机会借,额度1000元-20万,最快5分钟放款。

10、安逸花: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平台,征信黑了但不严重,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可以借钱急用,最高可借20万,最快30秒出额、1分钟放款。

11、众安贷:众安贷平台、众安保险及众安保险合作资金方推出,累计放款笔数1600万+,放款笔数多、成功率高,最快3分钟查额、1分钟借钱、5秒到账。

虽然征信上有呆账记录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但借款人仍然可以通过亲友借款、借名贷款、信用卡取现、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也可以尝试申请一些对征信要求不高的网贷平台,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谨慎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陷入更深的债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