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环贷:金融界的“自助餐”,吃多了也会撑
想象一下:银行给你一张无限续杯的奶茶券,随时能提款,听着很爽吧?这就是循环贷——额度内随借随还,像信用卡的“Plus版”。但问题来了:很多人用着用着,发现这杯“奶茶”变成了高利贷,利息滚雪球比体重还快!(*专业术语:复利效应*)
举个栗子🌰:小王用某平台循环贷买了新手机,以为下月能还清。结果工资到账先还了最低还款,剩余部分按日息0.05%利滚利。一年后,手机价3000元,利息却付了800元!
二、关闭循环贷的“三步拆弹法”
(*专业提示:不同机构关闭流程差异大,但核心逻辑相通*)
Step 1️⃣ 查清“敌情”——你的贷款合同藏了哪些雷?
- 翻合同重点看:提前还款违约金(有的银行收剩余本金1%)、是否支持线上关闭(90%的网贷APP藏得比衣柜深处的袜子还深)。
- 冷知识❄️:部分循环贷合同会写“连续X个月不用自动关闭”,但别指望!我见过最坑的案例——用户以为闲置3个月就关了,结果第4个月突然被扣账户管理费!
Step 2️⃣ 联系客服——如何让机器人听懂人话?
- 话术模板:“我要永久关闭循环贷账户,不是冻结!请确认额度失效且不再产生费用。”(*强调“永久”避免被踢皮球*)
- 真实案例💡:网友@阿强反馈,某银行客服口头答应关闭,半年后却发现征信上显示额度仍有效。后来他要求邮件发送书面确认函才解决。
Step 3️⃣ 斩草除根——剪断所有自动扣费的可能
- 解绑银行卡(像分手后删照片一样彻底);
- 删除APP前截图关闭凭证(防诈必备,参考下图👇);
- 查征信报告确认(1个月后操作,路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

三、专家级防坑指南——这些骚操作会让你前功尽弃❗
✅ 误区1:“还清=关闭”
→ 错!还清只是清账,账户仍在。就像退租后不办手续,房东可能继续算你物业费!
✅ 误区2:“小额留着应急”
→ 警惕!心理学叫“可得性偏差”——看到额度就想用。建议学松鼠囤坚果,单独开张备用卡存应急金。
✅ 误区3:“关掉就万事大吉”
→ 漏!某些平台会玩“复活甲”(比如促销短信诱导重新激活)。定期查征信才是王道。
四、替代方案:比循环贷更香的“理财平替”💎
如果因为资金周转想用循环贷,试试这些低配风险的选择:
1️⃣ 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12% vs 循环贷18%(数学不会骗人);
2️⃣ 货币基金赎回T+0:余额宝这类随时取用,收益还能cover早餐钱;
3️⃣ 亲戚朋友打欠条:虽然可能失去一个朋友…但至少不会利滚利啊!(开玩笑的)
五、终极忠告:关掉循环贷像戒烟,关键是别复吸!🚭
金融圈有句话:“免费的额度最贵”。下次看到“秒批20万”广告时,默念三遍——
> “我不是韭菜!我不是韭菜!我不是韭菜!”
(*数据佐证📊:2023年消保报告显示,70%的循环贷投诉源于用户不知如何彻底关闭*)
[互动时间] 你被循环贷坑过吗?评论区晒出你的经历,点赞最高的送《反套路贷款手册》电子版~
TAG:怎么关闭循环贷,如何取消循环信用,循环贷怎么取消,怎么关闭循环贷款账户,怎么关闭循环贷授信额度,怎么取消循环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