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贷款凭借其便捷性、快速性,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众多急需资金周转人群的心田,一种名为“循环网贷”的金融现象,却悄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短暂资金纾困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与隐患,稍不留意,便会将借款人拖入债务的泥沼,令生活陷入重重困境。
循环网贷,简而言之,是指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平台上或多个平台间,多次进行借款与还款操作,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借贷模式,初看之下,它似乎为那些面临持续性资金缺口的人提供了一条“捷径”,比如一些小微企业主,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遭遇资金回笼缓慢,而短期的订单生产又急需资金投入,此时循环网贷能够迅速填补资金缺口,维持企业日常运转;又或是一些年轻上班族,面对每月房租、生活开销以及偶尔突发的医疗费用,工资发放前囊中羞涩,循环网贷可解燃眉之急,让他们得以平稳度过拮据时段。
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循环网贷有着一定的经济逻辑支撑,对于平台来说,客户的循环借贷意味着持续稳定的利息收入,相较于一次性借贷业务,能深度绑定客户群体,拓展盈利空间,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使得平台能够相对精准地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降低违约风险预期,从而放心开展此类业务,但从借款人个体层面深挖,循环网贷实则危机四伏。
其一,高额利息负担易成“不可承受之重”,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虽在合法范围内,但相较于传统银行贷款利率,往往偏高,循环借贷下,利滚利效应显著,以某借款人为例,初次借款 5000 元,年化利率 20%,分 12 期等额本息还款,每月需还本息约 463 元,若因资金未宽裕,仅偿还最低还款额后不断续借,随着时间推移,累计支付利息远超本金数倍,原本小额应急借款最终演变成沉重债务大山,压得借款人喘不过气来。
其二,征信受损风险如影随形,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哪怕只是逾期一天,不良记录便会被如实上报,循环借贷中,资金周转稍有差池,逾期概率大增,一次逾期尚可在后续良好还款中慢慢修复征信,可若陷入频繁逾期恶性循环,个人征信将千疮百孔,这不仅影响未来房贷、车贷申请获批难度,甚至求职、出行等方面都可能因信用不佳遭受歧视,让借款人在社会诸多关键环节处处碰壁。
心理负担催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身负循环网贷债务者,每日被还款日期、金额牵绊心神,工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焦虑情绪如藤蔓般蔓延至生活各角落,家庭关系也常因经济压力紧绷,夫妻可能为钱争吵不断,亲子教育无暇顾及,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被债务阴霾笼罩,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面对循环网贷的潜在危害,多方合力方能破局,监管部门应持续强化对网贷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细则,严厉打击违规放贷、暴力催收乱象,规范平台利率上限与信息披露要求,从源头净化行业生态;金融机构需肩负起社会责任,利用技术手段优化风控模型,精准识别高风险循环借贷客户,主动提醒还款风险,适度收紧过度借贷客户额度;而作为金融消费者,更应树立正确理财观与消费观,量入为出规划支出,谨慎对待每一笔网贷借款,切莫因一时冲动陷入循环借贷漩涡。
循环网贷本是金融创新产物,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个人资金周转,却因人性弱点与监管漏洞滋生诸多问题,唯有社会各界携手共进,才能驱散其带来的债务阴霾,让金融工具回归助力生活的本真,而非成为束缚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沉重枷锁,使金融活水健康、有序地润泽经济社会的每一寸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