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1. 营销宣传夸大误导
  2. 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
  3. 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
  4. 合作商管控不严与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
  5. 不合规催收活动猖獗
  6. 监管部门多次处罚与整改不力
  7. 社会影响与风险警示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迅速崛起为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其业务的快速扩张,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也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本文将深入探讨马上金融循环贷的违法事实,揭示其背后的问题与风险。

一、营销宣传夸大误导

马上金融在其核心产品“安逸花”APP的首页,长期以“超低利率”为噱头吸引用户,实际贷款年利率却高达7.2%-36%,与宣传中的“超低利率”相去甚远,这种夸大的宣传方式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马上金融还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过度营销,诱导用户过度消费,一些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也被诱导借款,导致债务累积,难以偿还,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消费金融的初衷,也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

马上金融在产品定价上存在严重的不规范问题,公司对借款人实际收取的贷款利息、罚息、提前还款手续费等综合资金成本超过36%的部分作为“溢缴款”管理,并在合同中约定借款人可申领溢缴款,这一政策并未在客户端以显著方式告知借款人,导致部分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高额费用。

更令人震惊的是,马上金融的标准会员服务卡存在低成本卡种定价高的情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这种不合理的定价策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马上金融循环贷违法事实深度剖析

三、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

马上金融在学生贷款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公司不同产品对“非学生承诺”的要求不一致,导致部分学生能够轻松绕过审核,获得贷款,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也加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为恶劣的是,马上金融明知借款人为学生,但仍向其发放贷款,甚至采用暴力催收手段逼迫学生还款,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校园金融秩序。

四、合作商管控不严与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

马上金融在与第三方合作时,对合作商的管控存在严重缺失,公司未建立委外催收机构评级、考核制度及实施细则,导致部分催收公司冒充国家公检法进行催收,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马上金融在联合贷款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公司在联合贷申贷流程中,未向借款人明确告知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的合作机构、联合贷款合作银行等信息,也未充分告知涉及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各项信息,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增加了借款人的风险和负担。

五、不合规催收活动猖獗

马上金融的催收活动存在严重的不合规问题,公司催收短信、催收电话、律师函存在向无关第三方催收的内容,电话催收存在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及侮辱、攻击等情况,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更为恶劣的是,马上金融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还存在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等文件的情况,对借款人进行恐吓和威胁,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和金融机构的形象。

马上金融循环贷违法事实深度剖析

六、监管部门多次处罚与整改不力

针对马上金融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多次出手进行处罚,尽管面临重罚,马上金融在整改过程中却显得诚意不足,公司虽然成立了专项整改工作小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银保监会曾通报马上金融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等问题,在被通报后,马上金融虽然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并成立整改小组,但从目前每月成百上千条的消费投诉来看,这一系列问题显然依旧存在。

七、社会影响与风险警示

马上金融循环贷的违法事实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违法违规行为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稳定发展,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贷款公司推送的各种优惠方案背后的陷阱和风险。

马上金融循环贷的违法事实触目惊心,从营销宣传夸大误导到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再到学生贷款管理混乱、合作商管控不严、不合规催收活动猖獗以及监管部门多次处罚后的整改不力,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马上金融违法违规的全貌,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消费者都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行为、提高风险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